“人”,簡單的一撇一捺,卻是北京大學醫學部黨委書記、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對醫院管理、醫院運營,乃至醫改的整體看法的核心。
在劉玉村看來,很多事情只要關注“人”,圍繞“人”去改革,當下的目標就能實現。在公立醫院改革中,這個“人”不僅包括醫務人員和患者,也包括醫院的管理者,甚至更進一步講,它也指代了一種人文精神。
作為2016第九屆中國健康總評榜專家組評委,劉玉村院長近日接受了39健康網的專訪,從各個層面談到了他對醫療健康行業中“人”的理解。
醫院管理人:充分授權 增強醫院管理者的自主性
今年年初,一名陜西醫生向媒體爆料,其所在醫院的醫生護士的夜班費很可能要被取消,因為當地有關部門認定夜班費屬“違規津貼”。
在劉玉村看來,有關部門的這種做法明顯干擾了醫院的內部管理,在某種程度上,也否認了院長對于醫院的管理權。
“院長想招醫生,有關部門說沒有編制;院長想提高醫護人員待遇,有關部門說不能超過某個額度。這樣一來,醫院還怎么提高醫生的積極性,怎么做績效考核,怎么做醫護人員職業素養的培養?”
劉玉村指出,作為一院之長,院長是有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的,但是院長也同樣具備國家意識。在這一點上,政府應該相信醫院院長有能力,也有素養站在國家的高度看待問題、把握問題。“這些具體的細則和事情交給我們處理,政府大可放心,但是具體什么應該交給我們處理,政策應該把握到什么程度,這是改革中需要體現到的。”
醫療服務人:盡量公平 以技術和服務價值衡量人的價值
近年來,受制于編制問題,很多公立醫院在聘用醫務人員時,往往采取“編制外”的辦法。而編外和編內人員,不僅在薪酬水平上待遇并不相當,在晉升職稱、進修培訓、學術地位、養老等其他方面,待遇也不盡相同。這在某種程度上,打擊了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然而,據劉玉村介紹,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有無編制并不影響醫務人員的薪酬水平。“除了由國家補貼的住房補助這一項可能有點差別,其他方面,有編制和沒編制,待遇基本一樣。”
劉玉村認為,人的價值并不是由編制決定的,相比編制,技術才應該是衡量醫務人員價值的尺度。現如今很多醫院,對于醫生的價值認定,無法體現其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的職業特點,這也是當下醫務人員抱怨最多的地方。
除了盡可能公平外,劉玉村還建議,在醫院能承受的前提下,提高醫護人員的工資性收入,逐步切斷醫務人員的收入與開藥、檢查收費之間的聯系。
當然,在提高醫務人員勞務收費的同時必須把虛高的藥費、器械費和檢查費降下來,怎么降,這需要科學研究。不能這邊提了,那邊沒降,結果醫療費普漲,那就背離初衷了。
如果把天平一端的藥費、檢查費降下來,把另一端的醫療服務價格提上去,天平仍是平衡的,也就是說,政府和患者可以不多掏錢,同時優化了醫療費用的結構,體現醫護人員的勞動價值。
“醫生的本能就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這是職業根本。承認人的價值,換回來的一定是高尚的東西,醫患關系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也會得到好轉。”劉玉村說。
醫院就醫人:客隨主便 像招待客人一樣去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今年5月以來,北京多家醫院陸續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以響應北京市醫管局年初制定的“2016年重點工作安排”——在2016年年底前,取消22家市屬三級醫院現場掛號,全部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就診模式。按照官方說法,此舉旨在解決患者普遍反映的窗口掛號排隊長、繳費排隊長、患者持卡過多等問題。
然而,作為公立醫院標桿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卻尚未全面推行“非急診預約掛號”。這其中原因何在?作為院長的劉玉村指出,“非急診預約掛號”是件好事,從醫院的角度來講,這也是節省資源、提升效率的一個好辦法。但是,在推行此措施的過程中也要兼顧到部分中國老百姓的習慣。“有些老年患者習慣現場掛號,有些則是‘臨時起意’,想到要去醫院看一看。對于這些人,我們也希望做到讓他們滿意,不失望而歸。”
在劉玉村看來,衡量一家醫院的標志有很多,但患者的滿意度無疑是最重要的標志之一。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做了頗多努力,力求在醫療服務、護理服務、流程管理及環境后勤等方面提升其服務水平。事實證明,這些努力沒有白費。在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委托第三方進行的全國51家大型醫療機構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中,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住院患者總體滿意度位居第二,而其護理服務維度的滿意度則位居第一,評分高達97.65。
“我們并沒有把患者當成上帝,而是把他們當成了客人,盡我們所能讓客人滿意是每一個好客主人應該做的。以發展至今的醫學水平和技術,我們無法實現客人的所有治療需求,但我們可以用完善服務和醫技讓他們盡可能滿意。”雖然極為重視患者滿意度,但劉玉村清楚的明白醫院服務的根本和極限,他這一觀點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門診大廳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尊敬的來者,不論您因為什么來到北大醫院,您都是我們尊貴的客人,您都應受到禮遇”。
醫療文化:方法能緩解看病難的表 醫患互信和文化才是根本
“咱們沒有錢嗎?咱們比過去有錢多了。咱們沒條件嗎,沒設備嗎?怎么醫療這塊兒就是弄不好?”在談及公立醫院改革時,劉玉村表示,國家對于醫改,理論上的問題已經解決。哪些地方應該改,怎么改,也都明確清楚了,現在需要的是一步步落地,而落地的關鍵就在于人文精神建設。
“現在大家一談及醫療,就說看病難、看病難,看病是真的絕對難嗎?”劉玉村明顯不這么看,現在只能說是看病“相對難”。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2000年我國醫療衛生機構數量是32萬家,而截止2016年4月底,我國各級醫療機構已接近百萬個,其中公立醫院12982個,民營醫院15090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2.5萬個。僅從數量上來看,短短十六年間,我國醫療機構得到了蓬勃發展。而從硬件設施來看,醫院建設也普遍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只要不是非要指定醫院,指定某位專家,即使是來北京的大型綜合醫院,基本上當天也能看上病!”劉玉村指出,“中國的患者一直覺得看病不容易,但實際上中國的患者是最自由的,想到哪個醫院就能到哪個醫院,想看哪個醫生就看哪個醫生,這還不自由嗎?”但也正是這樣的自由導致了當前出現的看病“相對難”!
“目前正在推進的分級診療如果落地順利,應該可以充分緩解看病相對難的問題。”劉玉村說,“試想一下,河南的患者聽著說河南話的醫生給自己看病,湖南的患者聽著說湖南話的醫生給自己看病,各地的患者都能聽著醫生用親切的家鄉方言給自己看病,就醫的緊張情緒就會得到一定舒緩。而近在家門口的就醫機構也會讓患者覺得看病沒那么麻煩,不會覺得看病很折騰。最主要的,經過家門口的醫療機構進行初診后,患者會得到很系統、專業的導診,再也不用漫無頭緒的到處尋醫找藥了。”
如果說絕對的“看病難”時期,應該是在建國初期,當時是真正的“缺醫少藥”,而經過數十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國的醫療行業已然完成一輪基本建設,其重要標志就是醫院的大樓都蓋的很好,儀器設備也都完成了升級換代,病人的就醫環境、醫生的工作環境、醫院的衛生條件得到了相當大程度的改善。
然而,整個社會“先經濟后文化”的路子導致公民素養并沒有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從而造成了諸多問題。“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公民需要調整兩個方面,一是別著急,二是相信別人,這樣好多事情就都解決了。”
一方面,當今社會整個都比較浮躁,人們容易著急,而著急就容易出問題,容易產生矛盾。另一方面,得益于信息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我們看到了很多極端醫患沖突事件的發生,這固然有助于撥亂反正,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消磨了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事實上,從整體上來看,極端事件仍舊是少數,不要因為少數就否定全部,還是要相信別人,相信美好。
劉玉村向39健康網描述他理想中的就醫場景:患者不急不躁、安安靜靜地來看病,醫生親切友好地給病人治病,既不冷冷冰冰,也不過分熱情,醫患之間以禮相待、彼此尊重。“這就夠了。”劉玉村說。
醫療行業也是如此,幾十年沉積的問題不可能一下子解決,給問題以時間,“慢慢的,一點一滴的,醫療行業這病也就祛除了。”
劉玉村院長寄語2016第九屆中國健康總評榜:
祝愿39健康網辦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成熟。每個行業都有相通的東西,我們在講究普遍提高、全面發展的同時,如果能夠做一些項目(比如說39健康網的中國健康總評榜項目)并且把它做好,我認為會受到醫院管理者、醫生,以及患者的歡迎,就可以體現出這項事業的生命力。相信39健康網會越辦越好,祝福你們。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