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速發展,為我國制藥業帶來后發優勢的同時,也帶動醫藥產業加速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國家出臺大量政策,如一致性評價、兩票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這些政策的出臺使得企業如履薄冰,如何在變革中把握環境政策的導向來適應這種發展,成為企業每天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為此,39健康網獨家專訪了2016第九屆中國健康總評榜專家組評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醫藥經濟報》總編陶劍虹博士。
世界第一大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國、世界第二大OTC藥物市場、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這些稱號背后,如今都跟著同一個名字:中國。我國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制藥大國。
“十二五”期間,中國藥品市場總銷售額占世界的18.5%,醫藥工業占中國GDP的比重從3%提高到4.2%,醫藥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已經占據戰略性地位,舉足輕重。
然而,有別于過去五年的高速發展,“十三五”一開局,醫藥經濟表現稍顯疲軟。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2016年醫藥工業總產值將在3.2萬億元左右的規模,同比增長11.3%,增長率將進一步下滑。不過,陶劍虹博士認為,增速放緩恰好為市場提供了“喘息”的機會,我們不妨停下來思考這個制藥大國的制“強”之路。
“盡管我國已經躋身制藥大國的行列,但制藥強國之路仍任重道遠。從目前的政策來看,‘十三五’將成為由制藥大國轉向制藥強國的關鍵期。”陶劍虹博士說道。
最殘酷淘汰賽拉開帷幕
過去五年高速增長的背后,我國醫藥產業產能過剩、利用率不高的事實已經表露無遺。以上一輪去產能為例,2010版GMP認證中,通過新版GMP的無菌制劑的產能利用率僅有62.5%。
陶劍虹博士指出,我國目前醫藥市場仍然存在企業多、規模小、集中度散,規模亂的現象,要成為制藥強國,走向歐美市場,必須通過國際最高水平的藥品許可。中國藥企必須提升藥品質量,醫藥產業升級改造迫在眉睫,市場經歷陣痛在所難免。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宣告著以藥品改革審評審批為核心的新一輪去產能正式展開,在“四個最嚴”的要求下,藥品領域迎來了史上最殘酷的洗牌。
“藥品審評審批改革是這一輪去產能的核心。《意見》意在治理注冊當前藥品審評效率低下、注冊申請資料質量不高、仿制藥重復建設的亂象,提高藥品審評審批效率。與此同時,國家希望通過此次改革提升藥品創新的積極性。”陶劍虹博士認為,未來幾年將會是整個制藥行業的“收入承壓+成本上升”的陣痛期。
臨床試驗數據核查自查,以及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工作的開展,無疑是這場洗牌的兩大“重頭戲”。曾有業內人士做出這樣的預測,經此兩役,將會有一半的藥企被淘汰。
這番看似危言聳聽的預測,其實不無道理。譬如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涉及1622個受理號、864個品種,截至今年5月27日,企業主動撤回的就有1063個,主動撤回的比率超過65%。更有11家醫療機構被立案調查,此舉被認為是為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推進做鋪墊。
隨后開展的一致性評價工作,則怒指大量沉睡的藥品批號。數據顯示,僅2018年底前必須完成一致性評價的289個品種,就牽連到17636個國產批準文號和104個進口藥品注冊證,涉及1817家國內藥品生產企業和42家境外藥品企業。
陶劍虹博士認為,臨床數據是藥品審評審批的依據,其真實性決定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去偽存真,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展開有利于把好藥品第一關。仿制藥一致性工作的開展更是對我國“只仿不制”、“療效低下”的仿制藥現狀的整治,一批質量低下,重復率高的仿制藥勢必將被市場淘汰,大批無用文號遭遇清洗。
“我們無法預測這輪改革將淘汰多少企業,但可以預見的是,伴隨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醫藥產能大換血,升級產業集約型提升必將是未來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療效質量媲美原研藥,藥企同時可以借助一致性評價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陶劍虹博士同時提醒,隨著仿制藥一致性工作的推進,生產工藝自查將成為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藥品審評審批體制改革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本清源,讓研發市場回歸理性、提升藥品質量是此輪洗牌的重點。
從現有的數據看,此輪改革成果初現。僅看6月份,CDE受理的化學仿制藥申請只有54個,其中3.1類僅有21個。企業的仿制藥申報數量也出現明顯下降,可見,藥品注冊申報逐漸回歸理性。
建設制藥強國需要匠心與良心
衡量制藥強國最突出的指標,是醫藥產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2015年至今,在藥監方面,國家出臺了許多重磅的政策,國務院部署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革、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等,密集發布的政策,優勝劣汰,為醫藥企業進化營造了全新的發展環境。
但在陶劍虹博士看來,在打造國際競爭力的過程中,醫藥市場不僅需要政策的良性引導,更呼喚著企業的匠心與良心。
今年年初,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引爆輿論,“工匠精神”再次回歸大眾視野,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陶劍虹博士認為,醫藥行業同樣需要工匠精神。中國制藥企業在提升整體實力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大研發強度。自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實施以來,我國已有52個專項品種獲得新藥證書,超過30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這座小“火山”已然爆發,在創新藥研發領域,“匠心”顯得尤為重要。
國內創新藥雖然具有稀缺性,且研發成本比國外低,但市場成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創新藥的研發更需要企業專注、精益求精的態度。“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們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深究“匠人精神”在國內備受熱捧的原因,正是當下浮躁的環境讓人們忽略了事物的本質,如今,價值回歸的時機已經來臨。
陶劍虹說:“正如同制良藥,造好藥的初心被功利化被商業化之后,越來越多的藥企為追求利益最大化加快發展步伐,更有企業忽略藥品的安全療效,罔顧消費者的用藥安全。”
臨床試驗數據核查自查中,不少藥企偷梁換柱,編造數據、篡改數據、瞞報數據、原始數據無法溯源、試驗用藥品不真實等造假行為五花八門。與此同時,仿制藥只仿不制,療效低下同樣違制藥的宗旨。而藥價放開之后,甚至出現了有些藥企一邊“哭窮”,一邊“抱團”協議漲價,導致藥價上漲的情況。
陶劍虹博士呼吁,制藥企業應該要守住初心。制藥行業直接關乎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只有把質量上升到企業戰略規劃的高度,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用藥安全,這是企業的良心,也是制好藥的初心。只有將競爭手段從價格第一向價格、質量、服務并舉轉移,才能向制劑和創新藥物領域的更高層次拓展發展空間,縮短與醫藥強國間的距離,走出中國藥品的制“強”之路。
剖開頑石方知玉,浪沙淘盡始見金。歐美國家同樣經歷過醫藥市場的陣痛期才迎來如今的規范化,陶劍虹博士相信:在經歷一場場的洗禮后,我們必將迎來更加規范化的醫藥市場,我們終將見證制藥“強”國的誕生。
總評榜寄語:
夢想是一場華美的旅途,每個獲得健康的人都在路上。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