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傳說中的“霸王級”寒潮席卷全國,就連多次入冬失敗的華南地區也摘掉了“暖冬”的帽子,開啟了百年一遇的“賞雪模式”,一時之間,廣東沒見過雪的大人小孩“雞凍”不已,紛紛奔走戶外。然而,有些市民一時難以適應溫度的驟然直下,出現胃脘冷痛,嘔吐清水,畏寒肢冷,消化不良等癥狀,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寒冬時節,陽虛體質易“胃寒”
中醫認為,“胃寒”是指脾胃陽氣虛衰,過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陰寒凝滯胃腑的證候。癥見胃脘疼痛,得溫痛減,嘔吐清涎,口淡喜熱飲,飲食不消化等。因此有些市民可能因為氣溫驟降,受到寒邪直中而出現“胃寒”。特別是陽虛體質的人群,素來身體怕冷,手腳冰涼,多發寒癥,更容易出現“胃寒”的情況,因其脾胃陽氣虛,無法起到溫煦作用,胃腑易生寒,外加復感寒邪導致陰寒凝滯胃腑更甚,引起胃脘疼痛,且多表現為冷痛。
告別“胃寒”,對癥下藥是關鍵
據中醫科專家介紹,“胃寒”分多種情形,針對不同癥狀用藥需加以區分。如果只是胃脘部怕涼,或者稍有點隱隱作痛,伴有消化不良,大便中有食物殘渣,且一遇到寒冷就出現輕微吐瀉的情況,這屬于虛寒較輕的時期,可服用馮了性理中丸,溫中散寒以健胃。馮了性理中丸對于治療因為食用過量的生冷食物,損傷脾胃而導致的脾胃虛寒也比較好。
如果出現吐瀉不止,脘腹部疼痛加劇,伴有手腳冰涼時,可服用馮了性桂附理中丸,以補腎助陽,溫中健脾,用姜湯送服為佳。
寒邪多夾濕,陽氣虛弱,寒邪凝滯后,使得濕氣也阻滯了,就不僅是怕冷的問題了,還會出現胃中脹滿,感覺胃中灼熱空虛、嘔吐酸水、不思飲食,則可服用馮了性香砂養胃丸,以溫中和胃。
冬季天寒地凍正是脾胃容易失和的季節,所以根據體質不同癥狀的輕重,適當選用健胃和暖胃的中成藥,既利于有效治療胃寒,同時也能恢復自身脾胃的健康。
體質可調:防治兼施
中醫體質學認為,人體的體質是可調的,陽虛體質人群可以通過調理自身的體質類型預防胃寒的發生。除了服用合適的中成藥調理外,日常飲食可多食用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溫陽之品,以助滋長陽氣,但要少食梨、西瓜、荸薺等生冷寒涼食物,少飲綠茶,因胃喜暖怕冷,喜潤惡燥,胃部受涼后會使胃的功能受損。特別是冬季,更是如此。且冬天注意防寒保暖,不要赤腳穿拖鞋、要注意腰部、背部和下肢保暖。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