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國際現代化中醫藥及健康產品展覽會暨會議正在香港舉行,與會業界人士認為,中藥要走向現代化及國際化,必須先打通中醫藥語言,讓人易于明白,而在檢測認證方面要與世界標準接軌。
參與這次會議的內地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眾健康走到關鍵時刻,疾病譜正在改變,以往重點落在感染性的疾病,這塊由西方醫學主導,現在大家更關注的是由生活方式和習慣帶來的系統性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從而造就了中醫藥需求的上升。

閆希軍表示,上世紀90年代中,中國內地已經提出推動中藥現代化,而事實上世界對于中醫藥的需求越來越大,但中醫藥現代化過程遇到不少挑戰。他形容中醫藥的“外相是模糊的,內相是清晰的”,中醫藥理論實踐主要通過臨床經驗和學習,而不是科學數據。
“中藥沒有中醫的理論支持便無法使用,但大數據都在中醫的頭腦里。”他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將中醫藥理論的語言障礙打通,使中醫藥語言通俗化,讓大家都能讀懂,使中藥同時符合中醫理論體系和西醫法規標準,成為有效的醫療工具,且具有傳統中醫的人文性、應用性和經濟性。
閆希軍說,香港中醫藥發展和了解的深度和內涵不如內地,但其商業模式和科研方法等與西方接近,可成為中藥現代化及國際化的橋梁,在語言溝通和發放信息上發揮作用。他建議,特區政府建立健康基金,投資到內地中醫藥科研和產業當中,做好內地與香港院校交流以外的科研融合。
香港廠商會檢定中心業務拓展部助理經理杜志楷在當天舉行的有關中藥檢測的研討會上向記者表示,目前內地中藥銷售商主要面向內地消費者,因此他們在中藥材檢測方面著重于符合內地標準,以致有關標準未能與國際完全接軌,成為中藥走向國際市場的阻力。
杜志楷說,香港的中藥材檢定標準比內地高,香港采用的“香港中藥材標準”較內地的《藥典》嚴格,更能符合國際市場要求。而他觀察到近年越來越多內地中藥生產商到香港進行檢測驗證,以取得更高的認受性,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這反映香港在檢測方面能推動中藥走向國際市場。
余仁生(香港)有限公司質量保證及注冊事務部經理何翠萍在會上說,對中藥材進行檢測驗證能提高中藥材品質和安全性,從而建立客觀標準,以及增加消費者對中藥材的認識,為他們提供更多養生保健的選擇。
她說,重視檢測工作,有助提升中藥業發展,以及提升本地和海外的銷售,長遠來說,能鼓勵相關行業發展,如就一些難以治愈的病癥進行科研。(記者:張雅詩)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