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移動醫療和智能健康可穿戴設備日益興起,尤其在2015年兩會提倡發展遠程醫療和多項醫改政策以來,BAT等多家巨頭動作不斷,相繼釋放大招,紛紛投資抑或進軍智能醫療健康的浪潮中。擁有20多年實時智能健康醫療監護產品技術研發經驗的希盟科技(下文簡稱CIM,全稱:希盟(中國)科技有限公司)也加緊了步伐,想要在這場智能科技的大潮中,做一場有關智能醫療健康的“變革”。
CIM創始人駱洪鉞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求學時,曾研發日本第一臺嬰兒監護儀,入選美國WHO’SWHO科學與工程名人錄,并獲得加拿大曼寧國家科學家獎。可是當父親生病時他卻毫無察覺,父親奔波于醫院之間,他也力所不及,當時他就在想為什么沒有一款可以遠程監護父母健康的醫療健康設備呢?本著以“對父母孝心,對朋友愛心,對自己寬心”的理念,CIM團隊于2007年在江蘇成立,希盟醫療頭帶在1995年正式立項研發。
伴隨著大數據和云時代的到來,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與手機、平板、車載智能設備等無縫融合,正在為消費者創造出全新的智能生活圖景。同時可穿戴設備之間并不是單一孤立的,它們將協同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智能解決方案。希盟醫療頭帶正是借鑒了這一智能服務理念,通過與多家醫療服務單位合作,在市場上眾多智能穿戴設備的基礎上增加了后續的健康服務功能。
CIM加入了家庭健康管理的概念,子女可以隨時查看家人的心率、血壓、血氧、體溫以及睡眠等身體各項生理指標。設備將采集到的數據上傳到希盟健康云平臺,與此同時,云平臺數據自行同步到用戶終端和醫生端,讓用戶與醫生均可以查看到健康數據。子女在第一時間打開終端鏈接醫生服務體系,選擇相應醫生進行咨詢,醫生給出治療建議,并可根據設備采集的數據開具臨床報告,同時開啟monitor模式,實現了家庭成員遠程關懷的功能。CIM從某種意義上已經符合互聯網智能穿戴設備的O2O健康服務模式,用戶足不出戶,即可監測臨床醫療生理指標,并選擇醫生進行醫療健康指導。
面對紛亂復雜的行業市場,CIM創始人之一楊炯說“希盟專注智能醫療實時監護領域。技術優勢是我們的壁壘之一,目前市面上監測生理指標的可穿戴產品很多,但是通過多年臨床應用試驗,擁有大量臨床醫療實踐的大數據背景的還是屈指可數的。同時希盟醫療頭帶,還支持各種動態情境下的數據精準采集,而這是市面上的其他智能穿戴設備無法毗及的。目前,希盟醫療頭帶采集到的數據可直接輔助臨床醫療服務,真正實現醫療的移動化。”
同時CIM以希盟健康云平臺采集到的大數據為背景,以及準確的臨床醫療背書,提出了“心率變異性”這一概念,未來并將這一概念運用到智能醫療設備中,對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診斷以及風險預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能是預測心臟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個有價值的指標。
希盟醫療頭帶將于2015年下半年正式投放市場,目前已獲得360的A輪融資,并于2015年7月7日在京東眾籌首次與公眾見面。與此同時,CIM經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積累了大量的臨床醫療資源,未來CIM希望通過希盟醫療頭帶為載體對接更多醫院和用戶,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和健康指導,開啟智能健康醫療可穿戴設備的O2O模式。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