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后,國內的醫療體制改革就在不斷的籌劃中,并逐漸形成一系列的改革舉措,針對不同階段社會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改革。十八大報告后,國內第五輪醫改再次啟動,本次醫改提出了“醫藥零差價”的舉措,最大限度的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旨在將胡錦濤主席報告中“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方針落到實處。
然而,針對十八大報告中提到的“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醫改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卻遇到了苦難。腫瘤因為早期難以發現、中晚期檢測程序多等原因,很難得到大規模的普及。在衛生部疾病控制司發布的報告中提到,中國每年新增患病人數約為200萬人,癌癥患者死亡人數超過140萬人,但其中90%的癌癥患者發病前從來沒有做過癌癥檢查。有專家認為,癌癥已經成為國內的常見多發病,更是重大疾病中危害率最高的疾病,如何加強基層地區早期癌癥預防檢測工作成為當前醫改的難題。
在南京市某鄉鎮醫院,醫院負責人劉院長告訴記者,推行中央下發的藥品“零差價”舉措,醫院的收入已經銳減了一半,整個醫院現在舉步維艱,實在沒有財力購買各種先進的測癌儀器。據了解,常規的測癌程序都是通過血液進行的,需要進行B超、PET、內窺鏡、核磁共振等多個檢測程序才能最終確定,不僅醫院需要強大的財力購進這些器械,患者檢測所需的費用更是非常昂貴。劉院長坦言,像我們這樣的鄉鎮醫院想要實現中央倡導的“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財政上的支持必須要到位。
隨后,記者電話采訪了分管該醫院工作的縣衛生局朱副局長,他同樣向記者訴苦,據其介紹,該縣包括5家縣級醫院、13家鄉鎮醫院,新醫改實施后,各家醫院基本上都在向局里要財政支持,縣財政有限,很難照顧到每家。當記者問及當地癌癥檢測篩查情況時,朱副局長直言,這塊不好做,尋常的癌癥檢查做下來需要花好幾千元,即使沒有器械這塊的問題,也很難要求民眾花幾千元做一次檢查。
截止到發稿前,記者從衛生部下屬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程”辦公室了解到,他們正與吉林生物研究院合作,將其研發的防癌試劑“預檢一號”作為整個工程推進中腫瘤檢測主要手段。據悉,“預檢一號”是國內癌癥預防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擁有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市場價僅為198元,僅需5mL尿液5-10分鐘即可完成檢測,目前江蘇華恒昌集團已經注資入股,將負責將該產品推向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