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皮膚病,其表現為突發并且分散的一顆顆紅色疹子,也可表現為一大片的紅色腫塊,身體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而且來得快去得也容易,變化多端,所 以也俗稱“風疹塊”。蕁麻疹在發作時患者會感覺到奇癢,它還可能侵入到皮膚深處,使眼睛、嘴唇腫脹而形成血管水腫,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蕁麻疹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過敏變態反應所致,最常見的誘發因素就是食物。許多患者發病常常是在食用了魚、蝦、蟹、蛋、牛肉、草莓、可可、番茄、大蒜等食物后發生蕁麻疹;此外,食品的添加劑如調味品、色素、防腐劑等也可以導致過敏。
食物腐敗后(如臭豆腐、臭蛋、變質水果等)分解成的多肽類物質,以及食物中的蛋白質未能被很好地消化后以肽或胨的形式被吸收入血,都非常容易引起過敏反應,誘發蕁麻疹。因此,要預防蕁麻疹一定要對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忌口。許多患者身上蕁麻疹常常反復發作和不注意飲食密切相關。
除了食物以外,動物的毛、皮屑、花粉、汽油、粉塵、真菌的孢子甚至昆蟲叮咬等也是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少數病人發病與用藥有關,如青霉素、血清制品、疫苗、磺胺類制劑等。體內
鏈球菌、結核菌、肝炎病毒的感染以及結締組織病(如紅斑狼瘡)、血管炎、腫瘤等也會誘發過敏反應。
小心美食傳播蕁麻疹 圖
蕁麻疹治療要從兩個方面著手:阻斷過敏源和抗過敏治療。
阻斷過敏源就是要盡可能地找出發病誘因并把它除去。例如,慎防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蓖麻粉,避免接觸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對機體過敏的藥物或食物等。對于那些在冷熱刺激后容易復發的患者,不應過分回避,相反應該逐步接觸,通過逐漸延長冷熱刺激的時間來適應。對于由自身病灶引起的過敏,患者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以杜絕過敏源。
大部分患者很難找到明確的過敏源,這時可以采取口服抗過敏藥來治療。抗組胺藥物是一類常用的抗過敏藥,但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常有嗜睡、倦怠等中樞神經副作用或有心臟副作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如開瑞坦等,能阻斷組胺與組胺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止產生過敏反應,迅速緩解皮膚過敏癥狀,并且無中樞神經及心臟副作用,無嗜睡,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因此已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