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腦功能障礙性疾病。絕大多數癲癇患者通過規范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均可治愈。然而,由于臨床上用藥治療癲癇的誤區甚多,使許多癲癇病患者久治不愈,給癲癇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不應有的損害。那么,用藥治療癲癇的常見誤區有哪些呢?
選藥不準
根據不同的癲癇類型選用不同的抗癲癇藥物,這是癲癇患者用藥治療的最基本原則。然而,許多非?漆t生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醫生對癲癇的發作類型確定不準,或對各種抗癲癇藥的作用了解不透徹,故而常出現選藥不準或用藥不當的現象,這是導致癲癇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將有些患者的復雜部分性發作(又叫精神運動性癲癇)誤診為失神發作(又叫癲癇小發作)而使用乙琥胺治療,結果不但沒有療效反而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相反,若將有些患者的失神發作誤診為復雜部分性發作而使用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治療,也不會取得好的療效。
劑量不當
不同的癲癇患者對抗癲癇藥的反應有很大的差異,故必須堅持用藥的個體化原則,如果單憑個人的經驗用藥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目的。服用抗癲癇藥的劑量不足或過大都不利于對癲癇的控制。若用藥劑量過小容易使患者處于“亞治療狀態”:相反,若用藥劑量過大(尤其是在發病初期)不但可增加癲癇發作的次數,還容易引起患者的慢性藥物中毒。
間斷服藥
癲癇是一種腦部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期規范地用藥,否則難以痊愈。然而在臨床上,不少癲癇患者隨意間斷服藥。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服藥方法危害極大,有時甚至還不如不用藥。因此,這種不良的用藥習慣必須引起癲癇患者及其家屬的高度重視,并堅決予以糾正,否則將貽誤治療。
頻繁換藥
有的癲癇患者對癲癇治療的長期性認識不足,總是急于求成,四處求醫,頻繁換藥。這也是癲癇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要使任何一種抗癲癇藥在血液中達到有效、穩定的濃度都需要較長的時間,多數藥物都需要在使用和觀察數月之后才能確定其有無療效,故患者絕不能頻繁換藥。
多藥聯用
對大多數癲癇患者來說,堅持單藥治療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原則,多藥聯合治療僅適用于單藥治療失敗的難治性癲癇患者。然而在現實中聯合使用多種藥物治療癲癇的現象十分普遍。筆者就曾遇到過一位該病患者同時應用9種新老抗癲癇藥物進行治療的情況。其實,這種服藥方法不僅不能提高療效,還會增加藥物的毒副反應,從而使患者無法長期堅持藥物治療。
迷信新藥
目前,國際抗癲癇聯盟仍然推薦卡馬西平、丙戊酸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撲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等為一線抗癲癇藥物。但由于近年來又有十余種新的抗癲癇藥投放市場,如托吡酯(妥泰)、拉莫三嗪(利必通)、氨己烯酸、加巴噴丁、奧卡西平等,所以,很多癲癇患者便過分地相信新藥,誤認為上述新藥要比老藥好,并過早地加用新藥,結果導致了不良后果的發生。總的來說,這些新的抗癲癇藥的療效并不優于傳統的一線抗癲癇藥,而且價格昂貴;颊咧挥性谟靡痪抗癲癇藥不能控制病情或出現了嚴重的副反應時才可考慮使用這些新藥,并應嚴格掌握這些新藥的適應癥及不良反應。
過早停藥
臨床證實,癲癇患者堅持服藥的時間越長,其停藥后病情復發的機會就越少。各型癲癇患者停藥所需的時間不同,如全面性強直一陣攣發作(又叫大發作)的患者須用藥一年以上才能停藥;失神發作的患者須用藥半年以上才能停藥。需要指出的是,癲癇患者在病情最后一次發作后,仍需根據自己病情的發作類型、發作頻率等繼續服用1~5年的藥物(維持量),然后再逐漸停藥。有些由腦部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癥狀性癲癇(又叫繼發性癲癇)患者,在病因未去除之前需終生服藥。
濫用中藥
中醫藥在治療癲癇方面的確有一定的療效,但目前尚無一種中藥或方劑被公認是治療癲癇的特效藥。祖國醫學在治療癲癇時非常強調辨證施治和整體治療的原則。然而有些人在運用中醫藥治療癲癇時卻很不規范,如大肆宣傳自己的“純中藥”或“祖傳秘方”無毒副作用,而且能快速根治癲癇。還有一些人在中藥中擅自加入西藥成分,使不少癲癇患者在服用了這些藥物后竟出現了由西藥所致的不良反應,如肝功能損害、骨髓造血功能損害以及女性的月經紊亂等。因此,癲癇患者一定要到正規的?漆t院進行中醫藥治療,不要因為輕信虛假廣告而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