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意識中,急性腹瀉似乎等同于腸炎,肚子拉得一厲害,就要吃止瀉藥,打抗生素。據中國藥學會統計的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出現腹瀉癥狀者超過8億人次,其抗生素平均使用率達84%。
對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張世能表示,其實超過七成的腹瀉不必使用抗生素,有些腹瀉如秋季腹瀉、飲食不當、消化不良、過敏刺激等原因引起的非細菌性腹瀉用抗生素是典型的“花錢買罪受”,不僅浪費錢,還會引起耐藥菌的產生、菌群失調等多種危害。
非感染性腹瀉不需用抗生素
據張世能介紹,從醫學角度來說,腹瀉不是病,而只是疾病的一種癥狀,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癥狀。
腹瀉一般分為急性、慢性兩種,急性腹瀉又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如痢疾、霍亂等)、真菌感染(比較少見,一般免疫力差的人如患有糖尿病、晚期癌癥的病人比較容易感染)、寄生蟲感染(一般發生在衛生條件比較差的地區,如鉤蟲病、阿米巴病)等,病程一般少于3個星期。非感染性腹瀉是由于過敏刺激、消化不良、使用藥物、天氣突變等原因引起的腹瀉,比較常見的如食物中毒、炎癥性腸病等引起的腹瀉,還有些藥物也可引起腹瀉。
有很多病人一拉肚子就要求醫生開抗生素,對此,張世能強調,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用抗生素,實際上,非感染性腹瀉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現在的普遍現象是抗生素被濫用,許多市民拉肚子不愿上醫院,習慣自己隨便找些抗生素來吃,如黃連素、氟哌酸等。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張世能介紹,抗生素并不能“包治百病”,70%的患者都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不需要用的用了抗生素是典型的“花錢買罪受”,不僅浪費錢,而且會對病人產生不可逆的損害。
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菌株增加
張世能介紹,從臨床上來看,如果短期少量的用了抗生素,可能不會引起太大的妨礙,如果時間長劑量大,抗生素的療效就會逐步下降,導致患者個體的細菌耐藥性增強,耐藥菌株增加,使包括腹瀉在內的多種疾病的治療變得困難。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廣譜抗生素的使用還產生了破壞患者腸道正常菌群的作用,容易繼發菌群失調癥、二重感染,給患者遺留難以恢復的后患。張世能舉例說,本來自限性的腹瀉就快好了,結果由于使用抗生素,殺死了有益的細菌又引起腸炎,就會造成二重感染,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偽膜性腸炎,其就是在使用抗生素期間或停用抗生素后短期內,特別是在應用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后,突然出現無細胞的黏液腹瀉。
對于飲食不當、消化不良、過敏刺激、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非細菌性腹瀉使用抗生素治療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感染性腹瀉,使用后會刺激細菌釋放毒素,可能出現高熱、腹痛、劇烈嘔吐等癥狀。同時,它會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存在明顯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因此,在治療時不應隨意服用抗生素。
另外,比較常見的秋季腹瀉也不需使用抗生素,它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是5~7天,輪狀病毒拉完了會自然痊愈,一般不需治療。
但遺憾的是,由于秋季腹瀉患者大多是小孩,家長或醫生治病心切,導致目前醫院該病治療中抗生素使用率高達50%~80%,事實上,用抗生素對孩子只有害沒有利, 會使腹瀉病遷延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