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從上海乘機去溫哥華,在經歷了10個小時,快到目的地時,突然前排一老者雙手壓在胸前,不停呻吟,訴說胸痛,并有咳嗽、呼吸困難、發紺、煩躁等癥狀。
空姐當即提來急救箱和輕便輸氧裝置,給他服了藥,施行救治,但他病情未見好轉,煩躁尤甚,咳嗽、呼吸困難加重,并出現咯血。幸好飛機很快就平穩降落了,降落前機長要求所有乘客原位坐好,讓病人先下機。待出機口對接好后,立即上來幾名配帶紅十字袖章的救護人員,將病人接走,以后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
老人從上海起飛后即在座位上安靜地躺著,中途僅進廁所,再無其他活動。在搶救過程中,家屬向空姐訴說,老人很長一段時間身體不好,常臥病在床,為了旅途順利,上機后即給他服用了安眠藥,讓其舒適安靜。因此,分析很可能是肺動脈栓塞所致,旅途中長時間靜臥是誘發這種急癥的主因。由于這位老人上機后一直不活動,致使血流減緩,加上機艙內干燥,飲水又少,容易造成脫水和凝血功能改變,加之空氣中氧含量較地面低等因素,下肢深靜脈就可能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進入肺動脈而突發本病。
有朋友也曾向我介紹遠程乘機的經驗,一上機即服用安眠藥,睡一覺醒來就到了目的地,避免了途中焦躁,很是舒服。這種經驗,看來是萬不可取的,尤其是患有各種心臟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以及肥胖的老人和體弱多病者不能采取這種方法。事實上,飛機在起飛后,空姐會采取關窗、減弱光源及調節供氧系統等措施,為乘客創造一個有利休息的艙內環境,而借助安眠藥(特別是長效安眠藥)沉睡是危險的。旅途中還應適當飲水,每隔1~2小時在走道中活動四肢,以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