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古人云: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于冬至”。從這天開始,生命活動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于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在寒冷干燥的冬日里匿藏精氣,為明年做好準備呢?
冬至南湯北餃,氣虛體質需調理
在南方,人們冬至敬神明、拜祖先、吃湯圓、殺雞宰鴨燉八珍。而在北方,也有吃餃子、喝羊肉湯的習俗,意為滋補御寒。冬至習俗多與食補有關,可見在傳統觀念中,冬至常常與“進補”聯系在一起的。
據中醫養生專家介紹,冬季適當進補可以為明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冬至過后氣溫寒冷,乏力困倦、易出汗的氣虛體質難以耐受寒冷,因此這類人飲食上應多吃羊肉、牛肉、大棗等助陽的食物來調理為機體增加能量。除此之外,還應該多吃黃豆、白扁豆、桂圓等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但需強調的是,食補不應盲目,應注意飲食均衡,谷、果、肉、蔬合理搭配。

冬至玉屏風,有助增強免疫預防感冒
當然,冬至養生除了食補,還需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晚起。不合理作息會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尤其在南方由于缺乏供暖措施再加上濕氣較重,容易傷人陽氣,使機體感受風寒邪氣從而致病,氣虛體質人群尤為容易生病。
其次,冬季是病毒性流感高發季節,通常流感比感冒癥狀重,并發癥更多,而且可以引發肺炎等嚴重情況。所以在冬至到大寒之間要注意御寒保暖,預防流感的侵襲。預防關鍵在于提高自身正氣,對于氣虛體質更應該注重提高正氣以抵御外邪。古人云:“冬至玉屏風,夏至生脈散”。也就是說在夏至前后為防止暑邪耗傷氣陰,當服生脈散,在冬至前后為防感外界風寒邪氣,則當服用玉屏風顆粒以益氣固表。
據悉,德眾玉屏風顆粒連續兩次獨家入選《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是冬春季節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的經典中藥。古人云“服藥當在未病之先“,冬至給家人和自己多加一道屏障,防患于未然,德眾玉屏風不可或缺。
本網站所載的文/圖等稿件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我們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如其他媒體、網絡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須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本網站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個別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完整的健康資訊,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本站所提供的任何醫藥資訊,僅供參考,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如自行使用本網資料發生偏差,本站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