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衛生部已經啟動了國內首個肝臟移植患者登記系統(CLTR:China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標志我國器官移植科學化、規范化建設正在穩步進行,并取得初步的成果。
自愿登記升級為強制登記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肝移植大國,手術量超過1萬例。目前我國器官移植工作最大的難點就是法規與管理體系的建設。規范器官移植工作包括建設科學注冊體系和行政注冊體系。
CLTR成立于2005年2月,在衛生部支持下,由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和安斯泰來制藥有限公司組織設計實施的一個科學注冊系統。該系統由香港大學外科學系首席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范上達負責,他本人曾在1996年領導團隊完成了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成人間活體右半肝移植手術,在世界移植界享有盛名。
CLTR成立之初為科學注冊體系,患者手術和術后信息由參與的會員中心自愿登記,主要是用于科學研究和分析中國的肝移植水平。據范上達院士介紹,截至2008年6月,CLTR已經收集超過12,000例國內肝臟移植患者數據,成為僅次于美國移植受體科學注冊(SRTR)和歐洲肝臟移植注冊(ELTR)的世界第三大肝臟移植數據庫。同時,CLTR在單個患者的參數量上超過了美國和歐洲的兩個數據庫,位居世界第一。參與CLTR的中心也由最初的21家中心增加到了61家。
2008年5月,CLTR正式得到衛生部的授權,將進一步覆蓋全國80所國家準入的肝移植中心。“所有肝移植中心的所有手術都必須在CLTR中注冊登記,否則將取消該中心的肝移植手術資格,摘除中心牌照。”黃潔夫這一解釋表明,CLRT已由科學自愿登記升級為行政強制登記,成為中國肝臟移植的規劃管理系統,全國所有的肝臟移植中心必須遵照國家衛生部的相關規定將所有的肝臟移植患者資料及時上傳到CLTR。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肝臟和腎臟兩個注冊系統,衛生部還將進一步完善其他人體器官移植科學登記系統。同時我國也正在制定人體器官移植患者排序和人體器官分配原則。
我國肝移植水平接近國際
CLRT已連續3年發布全國肝移植的分析報告,逐漸勾勒出了中國的肝移植情況,通過數據表明中國的肝臟移植水平已經接近國際標準,活體移植數量逐步上升。目前中國的肝移植患者術后1年生存率為78.5%,術后5年生存率為56%。1995年~2006年活體移植總例數為703例,2007年達到407例,2008年1~6月完成了143例。
在現代外科歷史上,肝臟移植是對術后隨訪要求最高的手術,能否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并發癥對很多患者來說生死攸關。因此,術后隨訪的質量與效率對于肝移植受體患者能否長期生存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肝外科主任樊嘉教授指出:通過CLTR的全國性強制注冊登記,以往術后隨訪零星、被動的局面將得到扭轉改變。在樣本完整的情況下,各地移植中心的醫生可以根據CLTR記錄的肝臟移植手術的數量、存活率、病人等情況,展開積極主動的、系統的患者隨訪,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更好地保障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肝臟移植中國標準在建中
中國的肝移植手術在受體方面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有著顯著不同,這也就決定了中國的肝臟移植手術具有“中國特色”。CLTR顯示:中國肝移植患者術后5年存活率超過50%,移植受體中50%是肝癌患者,接受移植的肝癌患者中50%是中晚期肝癌患者。另外,乙肝患者達到肝移植患者中的75%,而美國這一比例僅為3.2%。
在目前被認為是世界標準的“米蘭標準”中,基本上不對肝癌晚期患者實施肝移植手術,因此,中國這個肝病大國的實際國情決定了中國在參照國際標準的同時,需要探索和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標準,包括肝癌肝移植的選擇標準、肝移植的中國標準等等。
現階段在一些附屬醫院和地區已出現建立各自標準的現象,比如上海的復旦院系標準、同濟院系標準及杭州標準等。范上達院士指出,在CLTR的基礎上,各個標準可以進行效果對比等研究,逐步融合形成一套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