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等媒體報道:北京一兩歲女童于11月25日上午在豐臺區東大街西里社區衛生服務站注射甲肝疫苗后高燒不退,最終于兩天后的27日中午猝死。孩子的《免疫預防接種證》上顯示,其注射的是甲型肝炎滅活疫苗,批號:2008052105。其家長否認孩子有遺傳病、既往疾病史,同意衛生部門通過尸檢查找死因。
目前,北京市豐臺區衛生局、豐臺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部門已聯合成立調查小組,對疫苗的來源、運送過程等進行深入調查。有關人士表示,雖然目前尚不能確定注射疫苗與該起事件有關,也未接到同類的疫苗注射異常反應報告,但為安全起見,豐臺區已經在全區接種點暫停使用同批次甲肝疫苗。據悉該批次產品只用于北京地區的疫苗接種,并未銷往外地。由于目前相關調查正在進行中,公司并沒有采取召回行動。
女童猝死的新聞引起各界廣泛關注,也讓部分家長產生了疑問和憂慮,擔心本來為防病接種疫苗,結果卻損害孩子的健康。到底該不該給年幼的孩子接種疫苗?注射甲肝疫苗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副作用?如何保障孩子的接種安全?記者帶著家長的諸多疑問走訪了有關疾控專家。
接種疫苗有利成長但不可盲目求全
專家表示,兒童定期接種疫苗有利成長,女童猝死的真正原因尚未確認,家長們切不可因為某些特殊個例因噎廢食。從兒童免疫能力形成來看,6個月至3歲以內的兒童免疫系統沒有發育完善,身體抵抗力弱,抗病毒能力非常低。通過接種疫苗可以使他們獲得對相關傳染病的免疫力,是幫助他們預防相關傳染病的有效手段,因此按時接種疫苗對兒童的健康成長非常必要。家長應根據國家計劃免疫的要求,定期為孩子接種多種預防疾病的疫苗。
專家同時提醒,兒童接種疫苗不可盲目求全,而應根據身體條件來進行。根據衛生部制訂的《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實施方案》規定,從今年9月1日起,我國適齡兒童免費接種的疫苗由原來的6種擴大到14種,即在原有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這6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基礎上,加入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聯合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這8種。其中,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只在有相關疫情出現時,才提供免費接種,一般情況下不接種。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疫苗。
接種疫苗有禁忌最好攜帶相關病史
專家指出,兒童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并不適宜接種,比如:接種部位有嚴重皮炎、牛皮癬、濕疹及化膿性皮膚病的兒童;正嚴重腹瀉的兒童;正在感冒或因各種疾病引起發熱的兒童;患傳染病后正處于恢復期或有急性傳染病接觸史而又未過檢疫期的兒童;患急慢性腎臟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肝臟病的兒童;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兒童;有神經系統疾病,如癔病、癲癇、大腦發良不全等及血腦屏障作用差的兒童;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兒童等都不宜或暫時不宜接種。
各種疫苗都有相關禁忌,因不同疫苗的性質或成分有所不同,其疫苗的禁忌也不同。家長應注意辨識規避,否則接種不僅不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反而產生副作用。具體到甲肝疫苗來看,正在患急性傳染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正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發熱、體溫超過37.5攝氏度;過敏體質;存在免疫缺陷的兒童均不宜注射。
為幫助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家長帶孩子接種時,最好攜帶相關病史,并主動說清孩子的身體情況,如實回答醫生的各種問題,以便醫生視孩子的機體健康狀況正確判定是否接種。這樣既可減少疫苗接種的副反應,又能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接種后個體反應有差發現不適立即就診
專家介紹,在世界衛生組織疫苗使用指南當中指出,疫苗注射當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說注射后局部的紅腫,嬰兒出現注射后過敏的一些反應,這些不良反應90%以上跟疫苗的質量無關,可能是個體的差異問題。
兒童由于個體的免疫功能有差異,即使在完全一樣的接種情況下,個體反應也有差異。一般來看,接種甲肝疫苗不會有嚴重的反應,注射疫苗后少數情況可能出現局部疼痛、紅腫,一般在72小時內會自行緩解。極少情況有皮疹出現,不需特殊處理,必要時可咨詢醫生或對癥治療。還有一些輕微的癥狀:如頭痛、食欲不振、感覺疲倦等。
專家提醒家長,孩子接種完疫苗后,不要馬上回家,應在接種場所休息30分鐘左右,無異常反應后再離開。如果孩子回家后出現接種部位紅腫、疼痛、淋巴結腫大、發熱等癥狀,但很快就消退,屬于正常的不適反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但如果這些癥狀加重,且不見好轉,應盡快到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