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11月3日,商務部有關人士在“第五屆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論壇”上透露,目前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正在大慶、山東等地調研石化行業的虧損情況,最終將形成報告上交有關部門。
四日,產業損害調查局工作人員向本報記者表示:“此事的相關情況,現在還不便透露,形成報告后我們有可能通過合適的形式向外發布。”
實事上,在一個多月前該部門就已經意識到化工行業的危機。
從8月開始,國際原材料價格寬幅震蕩,令企業措手不及。
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里,國內濃硝酸市場主流價格由4100~4200元/噸的歷史高點,陡然降落至1700~1800元/噸,月落幅度高達42.86%;硫酸的價格則由2400元/噸直線下降至10月初的400元/噸,月落幅度竟達166.7%。
在此背景下,9月25日,“石化行業產業安全重大問題對策研究座談會及產業損害預警信息通氣會”在北京召開。
人員告訴記者,當時召開此會的原因是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化工行業欲尋找措施應對,“沒有想到會議結束后,更可怕的情況發生了,金融風暴嚴重影響了全球化工產品的需求。”
以往,化工和化肥類產品像一塊翹翹板,化工產品滯銷時,往往化肥會俏銷。“但現在的情況是,兩個市場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位業內人士說。
在近日舉行的2008國際合成樹脂大會上,來自中石化、中石油的代表均表示其合成樹脂的庫存量巨大,而且越跌越沒人買,導致生產企業庫存居高不下,壓力陡增。
而貿易商代表則反映,眾多樹脂下游用戶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紛紛毀約,不履行購買合同。而貿易商因必須履行進貨合同,致使大批樹脂產品砸在手中。連續多年快速發展的合成樹脂產業,首次遭遇了銷售難關。
化肥市場更不樂觀。據記者了解國內二銨市場幾乎陷入停滯,無公開報價。國內鉀肥市場低迷,港口氯化鉀庫存總量約在160萬噸。湖北宜化副總經理張新亞稱,磷復肥行業現在需要緊急“救火”!
“由于大量產品漲庫、無法變現,導致流動資金嚴重匱乏甚至斷流,加劇了化工、化肥企業經營困境。”中國石化工業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少企業的流動資金鏈已經崩斷,停產、減產面積正不斷擴大。
據該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醇醚企業開工率只有60%,小甲醇企業和依靠外購甲醇生產二甲醚的企業已經停產,山東、山西等地化肥企業大面積停產,全國磷復肥企業開工率僅為40%;氯堿企業開工率僅為40%左右;其他化工子行業的開工率也普遍在70%以下。
更糟糕的是,截至上周國際化工產品價格已有企穩跡象,而中國卻一路暴跌:國際硫磺上周企穩于110美元/噸,國內硫磺出廠價上周報于800元/噸,下跌20%,長三角硫酸上周報于300元/噸,下跌33.3%。
此外,產業損害調查局此次調研的對象還有鋼鐵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8月份以來,河北、河南等鋼鐵生產基地出現大面積停產。
據透露,除了產業損害調查局針對性的調查,在國家層面,一系列的政策正在醞釀。據悉,政策主要涉及放松投資管制,減少稅收,適度放松銀根的貨幣政策,以及進一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政府采購將向中小企業傾斜的“中小企業采購管理辦法”正在制定并將在近期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