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天價醫療費事件,衛生部調查組向哈醫大二院通報檢查的初步情況,指出6個問題:偽造病歷、病歷收費單化驗單三者不符、過度治療、值班醫生無證上崗且替別人下醫囑、自購藥品去向不明、護士值班亂等等(見12月6日《第一財經日報》)。
過度治療是個什么概念?有關專家詮釋得十分深刻:醫生有兩個動機:一個是經濟利益,不一定是回扣,科室業務收入和個人收入是緊密相連的;另一個是,大醫院在技術上有很多檢查手段,例如來一個感冒患者說拉肚子了,醫生就要想到各種可能性,并讓患者多做一些檢查。如此,一旦發生醫療事故,醫生才可能免責。
醫生為自己診斷的準確性負責,經濟學上叫做“辯護性醫療手段”,即為自己的行為辯護。誤診、處置不當乃至重大醫療事故,難免要受追究。而過度治療和過度開支,醫生卻幾乎用不著承擔任何責任。拋開醫德不論,應該說這符合“收益最大化、風險和成本最小化”這一普遍規律。
為規避責任、為個人收益增加而積極為醫院“創收”,從而誘導過度治療,與白紙黑字的賬單造假按說不屬同一性質。前者,隱含的是醫生的自私與狹隘,最多被視為不道德;后者,則是典型的商業欺詐,直接觸犯法律。當筆者試圖把兩種行為分而論之的時候,卻發現它們之間竟有著如此復雜、微妙的內在聯系:
其一,二者的最終結果都造成醫療費畸高或節節攀高,使廣大患者苦不堪言。其二,在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由醫生誘導的過度治療實際上已具有欺詐性質。面對醫生的過度“推銷”,患者幾乎喪失鑒別能力。其三,過度治療常常會為醫院炮制黑賬單預備下一道絕好的“煙幕”。處方越大、自購藥品越多、檢查項目越昂貴,醫院“搭車”開藥、渾水摸魚制造黑賬單的方便條件也就越多。
過度治療以及黑賬單假如遇到窮人,大抵是要受到客觀限制的。假如遇到富人,情況則大不一樣。不難發現,當財富作用于過度治療和黑賬單之后,其三者關系竟變得如此撲朔迷離。
據媒體最新披露,天價醫療事件中,除醫院開的收費單和自購貴重藥品外,還有翁文輝在住院期間大規模、多次召集專家會診的費用,總共數百萬元。這個數目即使拿到發達國家,恐怕也讓人瞠目。誠然,不惜重金搶救一個實際上已失去搶救價值的病人,可謂情意無價、孝心可鑒,但從“經濟”上看,過度治療則是肯定的。正是有了巨大財富支撐的過度治療,驅使該醫院在賬單造價時利令智昏。殊不知,富人不僅擁有豐裕的錢財,也擁有動用各種力量查驗和起訴醫院的能力。
財富確有著神奇的力量。一輪又一輪的醫改討論,焦點多集中在大眾看不起病。但人們似乎也忽略了一點:少數人手中擁有的巨大財富,其實也在暗暗作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走向。
事實上,即便是窮人,也越來越相信金錢的作用,他們砸鍋賣鐵,也要湊齊給醫生的紅包。因為,當醫療信用、醫德水平降至最低點后,無論富人還是窮人,往往愿意不惜重金以確保醫院的信用底線和醫生的道德底線。然而,很多人都錯了:面對貪婪的、已喪失基本廉恥心的某些醫院,病人的“慷慨”非但換不來盡心、敬業,反而會加劇其賬單造假的欲望。
相信威嚴的法律遲早要對醫院黑賬單說不。但是,對黑賬單起著某種支撐作用的過度治療倒成了“疑難雜癥”,目前似乎無藥可醫。因為,過度治療并非發生在一個醫院或一個病例身上,它幾乎已形成全社會通行的醫療理念和社會風氣:藥越貴越好、檢查設備越高級越好、不該吃補藥的盲目進補,還有什么洗腸洗血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