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胡與哥哥同是安徽金寨縣古碑鎮(zhèn)中心學(xué)校初二學(xué)生。今年10月,成績優(yōu)異的兄弟倆分別被診斷為惡性骨瘤和白血病。面對窮困的家庭和無助的父母,兄弟倆以抓鬮的方式?jīng)Q定讓家里借來的錢用在誰身上。抓鬮時,弟弟寫了兩張“治療”的紙條,讓哥哥先抓。
弟弟表示:“我這病治療要花太多的錢,哥哥成績比我好,讓他先治療”。(《新安晚報》12月19日報道)
在生死面前的泣血謙讓,表達了小兄弟倆難分難舍的手足之情,但因為家境貧困而治不起重病的殘酷現(xiàn)實,最終又不得不以一張紙條來確定誰生和誰死,這是人間何等的不幸啊!
罹患如此重癥,從醫(yī)學(xué)角度講,救治的難度非常大,但以積極治療的手段拯救生命,不僅是患者本能的求生之愿,更是人道的起碼要求。可不幸的是,這個同時有兩位少年罹患重癥的貧困之家,連最起碼的人道責(zé)任,也因為無錢而無法盡到。
可能我們會想到將有慈善家的幫助,有社會各界的慷慨解囊。但問題是,這只能是一種缺乏救治保障的臨時措施,至于究竟能獲得多少捐助、什么時候才能湊齊這筆巨款,很難說;而絕望中的生命又是耗不起太長時間的。那么我就以為,像安徽這兄弟倆因貧困而只得“抓鬮定生死”的悲劇,便給政府提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各地政府必須盡快實行大病救助制度,即由政府籌集和積累專門的“大病救助金”,為貧困的大病患者提供幫助。
這些年來,社會各界對貧困的重癥患者不斷進行著民間性資助,的確挽救了很多絕望中的生命,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純粹的民間救助,往往都是顧此而失彼。如果政府平常就把這種專項資金積累起來,到貧困重癥患者急需救命時,便能按規(guī)定給予及時地資金幫助———何況,關(guān)心貧寒民眾的疾苦,也是政府義不容辭服務(wù)職責(zé)。那么,把貧困人群的大病救助,納入政府責(zé)任的范疇,便是行政人性化的具體體現(xiàn)。
因貧寒看不起病而不得不以“抓鬮定生死”,是對政府醫(yī)療救助制度的呼喚。因而我們期待政府,能從這些在貧病交加的絕望生命中,能從這些絕望生命的求生呼喊中,建立起具有充分保障的重病救助體系,從而讓那些處于弱勢地位的生命,也同樣能夠獲得積極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