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的農業(yè)部新聞發(fā)布會上,農業(yè)部獸醫(yī)局局長賈幼陵特別提醒,今冬明春仍有疫情零星散發(fā)的可能。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副所長、獸醫(y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童光志更是提出,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已經逐漸威脅到哺乳動物。就禽流感病毒的變異過程,《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了童光志。
《第一財經日報》:農業(yè)部副部長尹成杰曾表示,現(xiàn)在禽流感病毒導致鴨、鵝等水禽也大量發(fā)病死亡,這說明病毒的毒性明顯增強。根據(jù)實驗室檢測結果,是不是有這樣的趨勢呢?
童光志:H5N1禽流感病毒以前可感染鴨和鵝,但不致病。現(xiàn)在出現(xiàn)一些H5毒株不僅感染鴨和鵝,而且可使其發(fā)病,甚至死亡。這說明H5病毒在雞鴨鵝中循環(huán)流行時已發(fā)生變異,并逐漸適應鴨和鵝。但目前只有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表明這種趨勢,還沒有實驗證據(jù)可以說明病毒基因組什么地方變異導致H5病毒對鴨和鵝致病性的改變。
《第一財經日報》:如果H5N1型病毒感染到豬或者是人,是否也會加快它的變異?
童光志:任何病毒只要在體內開始復制,它的基因組序列理論上就會發(fā)生變異。禽流感病毒也一樣,甚至更容易變異。如果從目前分離的病毒序列看,都有變異,但變異的含義需要實驗證實,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
《第一財經日報》:你曾在《禽流感發(fā)生的流行病學分析》中談到:“這種基因重排有可能產生高致病力的亞型。出現(xiàn)新型和強毒性病毒是因為構成流感病毒遺傳基因的核糖核酸的突然變異。以前大約每隔10~40年就會出現(xiàn)一種高致病性病毒,病毒平均每年有10次突然變異,30年就有300次,大概在300次突然變異中,就有一次變成強毒型。”那么現(xiàn)在的事實證實有這樣的趨勢嗎?
童光志:這樣理解有些牽強。因為流感病毒從人類知道起就已100多年了,但是它實際存在的時間應該比這要早得多。它一直處在變異當中,而且這個變異和別的病毒變異不一樣,有的病毒變異是慢慢變的,到一定時機可能會有一個較大變化。因為病毒有慢慢變的特色。所謂慢慢變,就是指它的核酸序列、基因序列一個一個地變,是點的突變。一般的突變不一定能夠改變病毒的特性。但是某關鍵點的改變,可能導致病毒的特性發(fā)生改變。這種點的突變是逐漸發(fā)生的。一開始這個病毒在動物體內傳代,復制越多,那么傳代、繁殖越多,病毒的特性就改變得更快一點。
但是有的病毒還有另外一種變異方法。一般很多病毒的基因就是一個完整的基因組,是一個大的基因片段。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是由8個片段組成的,這8個片段不是連在一起的,是8個獨立的片段。那么這就意味著如果有兩種亞型的病毒感染同一個細胞的話,在復制過程中,它就可以產生基因之間的互相交換。交換之后,就會產生一個新的亞型基因,你比如現(xiàn)在叫H5N1、H5N2,H和N這兩種蛋白是流感病毒表面上的兩種糖蛋白,根據(jù)H的不同,分為H1~H15,共15種亞型;根據(jù)N的不同,可以分為N1~N9,9種亞型。那么這兩種組合起來: H5N1、H5N2、H5N3……理論上的組合可能有很多種,但是現(xiàn)在從動物體內和人體內,不是所有的亞型都發(fā)現(xiàn)過,只是一部分而已。
H5N2是一個弱毒,不是一個強毒,和一個H3N1或者是H4N1相比,它們都是弱毒。兩個病毒都是弱毒,但是如果它感染一個細胞以后,可以產生一個H5N1的強毒。理論上有這種可能性,所以病毒的變異,有這個突然性。
《第一財經日報》:有專家研究,引起遼寧省黑山縣疫情的禽流感病毒,它的聚合酶基因PB2的第627位基因是一個賴氨酸,這樣的病毒組合是不是更容易傳染給哺乳動物?
童光志:已有研究報道,流感病毒對鼠的感染性與聚合酶基因PB2的第627位氨基酸關系很大,但這不是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唯一因素;此外,雖然鼠是哺乳動物,但對鼠的試驗結果不能等同于人和其他哺乳動物,這牽涉到致病機制問題,很復雜,可能與種或個體特征有關。
《第一財經日報》:美國羅伯特·貝爾舍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的文章認為,在研究流感病毒傳染人類的傳染能力的時候,已發(fā)現(xiàn)病毒的三個聚合酶基因PA、PB1和PB2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如果H5N1的病毒的PA、PB1和PB2基因與人類流感病毒相似的話,這是不是一個“信號”?由此是否可以說明病毒已經有了關鍵性的變異?
童光志:這三個基因與病毒在細胞內復制關系很大,H5病毒能否致病取決于能否在多種細胞內有效復制,流感病毒的弱毒常常表現(xiàn)為在局部復制,而強毒則在全身復制。這三個基因如何變異才可使H5病毒在人際間水平傳播是個很復雜的問題,現(xiàn)在所說的一切只能是推測,目前也很難進行實驗證實。
《第一財經日報》:一般來說,觀測病毒變化的實驗方法是什么?
童光志:觀測病毒變化可分兩個層次:一是外在的生物學特性(包括感染性、致病性、細胞繁殖能力、免疫原性等);二是基因組序列(內在的),基因序列變化并不能代表特性改變(因為有些變異是無意義的),但特性改變一定有基因序列改變。
《第一財經日報》:11月23日,衛(wèi)生部印發(fā)的《人禽流感診療方案(2005版修訂版)》中表示:“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還可感染人、豬、馬、水貂和海洋哺乳動物。”請問,現(xiàn)在是否確實有豬、馬等動物被感染甲型禽流感病毒?
童光志: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和禽類,這在教科書上都有明確的描述,并不是新生事物。感染禽類的甲型流感病毒(H5、H7、H9)感染哺乳動物雖有報道,但不多見,特別是高致病性H5病毒感染哺乳動物是最近十年內才出現(xiàn)的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循環(huán)多年,導致多種動物感染是很自然的事。
高致病性H5禽流感病毒在敏感動物(雞)群中大規(guī)模流行時間還不長,其他哺乳動物(人、豬等)也發(fā)現(xiàn)有感染,但還不至于流行。如果H5病毒在禽類長期流行后,對哺乳動物的威脅可能會增加。
《第一財經日報》:歷史上有沒有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是由禽流感病毒污染過的禽類產品、副產品和場地等這些傳染源傳播的?
童光志:病毒感染家禽然后通過禽類產品感染人,在1997年香港報道感染之前,沒有什么報道。
禽類產品也可能會感染,但是不一定致死。當然這也很難說,因為像呼吸道感染這種病,每天都在發(fā)生,而且是好多種交織在一起,即使你查到禽流感病毒,你也未必能夠說它就是禽流感病毒造成的。因為人不像動物,動物發(fā)生死亡,把病毒分離之后,可以注入到活的動物身上,看它能不能致病。人不能做這種實驗,所以只是從概念上來分析。
一般來說,要與活禽有過密切接觸之后才可能傳染。至于禽類產品等會不會成為傳染源,那就不好說了,應該說煮熟過的不會有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我們采取的方法是,給禽類注射疫苗以防控禽流感病毒的傳染,但是,疫苗本身會不會也可能導致禽流感病毒發(fā)生新的變異?或者說病毒會不會在繁殖過程中不斷變異,以逃避免疫系統(tǒng)對它的清除?
童光志:任何事情都可一分為二。免疫壓力可能會促進病毒的變異,但免疫后病毒就很難在體內生存和繁殖,病毒沒有大量的繁殖也就相對降低了變異的速率。至于病毒會不會在繁殖過程中不斷變異,以逃避免疫系統(tǒng)對它的清除,這取決于病毒自身的特性。有的病毒很容易發(fā)生變異而逃避免疫系統(tǒng),有些病毒就沒有這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