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日電中國衛生部部長高強在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上撰文稱,造成醫患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
高強說,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增加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醫療資源不足,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患者有意見;有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群眾不滿意;也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醫患之間缺乏信任、缺乏理解,不能換位思考。部分醫務人員不能設身處地的替患者著想,而是較多地考慮醫療機構和自身的利益。而患者對醫務人員也缺乏理解,不了解醫學的復雜性。這不僅僅是一個溝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感情問題,是我們是否堅持醫療服務的宗旨問題。
高強表示,從醫務人員一方來講,我們創辦醫療機構的目的是什么?醫務人員的職責是什么?我們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職責?如果手術前,醫生與患者溝通時只是說:“這個手術有危險,出了問題你自己要承擔風險,要不就別動手術。”這樣的溝通肯定起不到良好的效果。還有的醫務人員不信任群眾,為防止可能發生的糾紛,讓患者做了許多不必要的檢查,以尋找沒有責任的“證據”。這樣的醫患關系能和諧嗎?
高強指出,醫患之間的溝通應該是心靈的溝通和感情的溝通。如果醫務人員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把病人擔心的事情講清楚、說明白,幫助患者選擇既保證醫療質量,又能夠減少費用支出的治療方法,人心換人心,患者必然會理解醫務人員的難處。患者容易產生不滿意的地方,一是服務質量,二是醫療費用。如果患者花費許多錢,獲得的是低質量的醫療服務,不僅病沒治好,反而加重病情,這是群眾最不滿意的。
因此,我們首先要眼睛向內,正視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要善于分析自身的問題,我們的服務環境怎么樣,服務理念怎么樣,服務態度如何,服務效果好不好。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來說,就是要以病人為中心,不斷深化改革,轉變服務理念,提高醫療質量,千方百計減輕群眾負擔,多與病人進行一些感情溝通,多給病人一些人文關愛,多替患者著想,并盡其所能減輕患者痛苦。這樣,就能形成和諧的醫患關系,這樣才能緩解醫患矛盾。
醫患矛盾的根源不在于患者,也不在于醫護工作者,而在于這個醫療體制,沒有良好的監督和激勵機制,沒有讓人努力的機制。